吕 桦
智慧圈是指人类及人类的生存环境的总和,又称技术圈、人类圈,是地球継岩石圈、水圈、大气圈和生物圏之后的新的圈层。
智慧圈的提出
1945年苏联地球化学家维尔纳斯基继生物圈之后又提出了智慧圈的概念。维尔纳斯基指出:"智慧圈是新的地质现象,在这里成为巨大的地质力量"。维尔纳斯基认为,人类活动是地质史上的一个新的阶段,并釆用了法国数学家兼哲学家E·勒鲁瓦提议的"智慧圈"的名称。维尔纳斯基指出,当人类介入自然界以后,决定自然界发展方向的将不是自发的自然力,而是人类的智慧和知识。他指出: 人类只不过是地球物质的极小部分,人的强大不在于他的物质力量,而在于他的大脑的智慧以及这种智慧指导下的活动。维尔纳斯基认为智慧圈不仅是地球表层时间的发展阶段,也是空间的存在形式,它是随着人类科技进步而不断扩大的动态概念。
维尔纳斯基В. И.(1863-1945)
维尔纳斯基提出"慧圈"概念以后,被科学界广泛接受,成为人们认识地球、处理人地关系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。智慧圈的重大意义在于,它对人类出现以后地球演化的质的飞跃做出了概括,将人类创造的环境作为地球表层的特殊的独立的部分来认识,承认人的巨大地质作用:自人类出现以后,几乎全面地刷新了生物界,人类的地质过程深刻参与和渗透到自然过程中,在较短的时间尺度内,达到甚至超过自然过程,因而也必不可免地影响到观赏石和赏石文化。
二、智慧圈与观赏石
(一)智慧圈是观赏石概念形成的第一要素和必要条件
观赏石是"自然形成且可以采集的,并具有观赏价值、收藏价值、经济价值和科学价值的石质艺术品"。观赏石的这个基夲概念(定义)明确了观赏石的自然——人文属性: 它是自然形成的,因此自然力——地质力是观赏石形成的基本要素,而观赏石的观赏性、收藏性、经济性、科学性和"艺术品"则阐明了观赏石的人文属性:它是"石的人文物化"上升到艺术品高度的产物。因此没有"人"——"智慧圈",则根夲不存在观赏石和赏石文化。从观赏石这个基本概念出发,说明了"智慧圈"是观赏石概念形成的不可或缺的第一要素和必要条件:没有智慧圈就没有观赏石,更没有赏石文化。
(二)新矿物和岩石的出现
随着科技进步和人类活动空间的扩大,人类介入自然的力量和深度越来越大,其重要标志之一是地球上产生了新的矿物和岩石。
2017年3月9日"环球世界未解之谜"报导:"地球剧变!发现前所未见的矿物爆增,科学家说是人为因素"。卡内基科学研究所的罗伯特·哈森对《卫报》说:"这是新矿物的盛产期","跟过去45亿年的地球历史相比,大部分矿物在过去200年产出。在地球历史上从未有类似的情况","这不过是一眨眼间的事"。其中有1885年发现于英格兰失事船上的氯锡矿,发现于古铜制工艺品上的蓝铜钠石,还有水碳钠钙铀矿等。2017年7月24日《趣味探索》讯:近期一支科考小组在夏威夷海滩上发现一个由聚碳酸酯,火山岩,及海滩砂粒、贝壳和珊瑚构成的新型岩石,研究人员认为,未来地球上会形成更多新的岩石。
新矿物和新岩石对《观赏石鉴评标准》提出了挑战:这些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矿物和岩石算不算观赏石?
(三)改变观赏石形成的条件
1.改变地球表面形态
人类几乎参与了所有的地貌过程。仅仅直接的人工地貌过程:采矿、建筑、挖掘河道、交通、农田开垦、围海、围湖、战争破坏等形成的人工地貌已经可以和第四纪河流侵蚀、堆积等自然地貌过程作用相比。人类活动侵蚀流入河流的泥沙,加剧了河流的沉积过程,使河床抬高、河流改道、水庫淤积,改变了观赏石形成的自然环境。
2. 改变河流水系,影响河流径流过程
人类大规模的水利工程,远距离调水、截流筑埧,改变了自然水系。目前人类截流的径流量已占全球河流径流量的15%,导致河流的冲蚀、搬运能力的变化 (河流的搬运能力与流速的6次方成正比)。大量水庫淹没了河道,形成了"静水",河流"渠化"后,无石可冲,断送了观赏石形成的条件。
3. 改变大气成分。
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形成的酸雨,加速了岩石的风化过程。温室气体的排放(二氧化碳等)导致全球气温升高,按目前趋势,100年后地球温度将增温3.5度。气候变暖对观赏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:第一,加速化学风化的速度——温度升高10度,化学反应速度增加1-3倍。第二,海平面上升。按目前趋势,下世纪海平面将上升46cm,海水淹没产出观赏石的海滩、岛屿,更重要的是改变大地侵蚀基准面,对陆地水文产生重要影响。第三,二氧化碳排放导致海水酸化。目前海水的PH值已经从8.2降低到8.1,直接影响到贝类及珊瑚等海洋生物的生存,如果海水PH值降至7.8,海洋生态将会受到严重破坏,产自海洋的珊瑚、珍珠等有机宝石将可能不复存在。以目前海水酸化的速度,这个临界点将发生在2100年。
(四) 改变观赏石的空间分布
观赏石的分布是有其规律的,这个规律是由非地带性的岩性和地球表面事物的地带性规律决定的。人类活动把分布在自然界的观赏石搬离原产地,进入人类社会,进入人们的家庭、庭园,其规模之大是前所未有的。这种状态有其两面性,一是使自然界的石头成为了艺术品,赋予了它文化艺术价值;二是使其离开了它的生成环境,使动态的、变化的"活的"大自然的产物凝固在它离开大自然时的状态,成为人类的"玩物"。
(五) 观赏石资源枯竭和不可再生
人类对地球资源索取的规模是惊人的: 目前人类每年造成的土埌侵蚀是自然侵蚀的2.6倍;人类每年采矿总量已达数百亿吨,每年从矿石中提取数以亿吨计的金属和巨量的建筑材料。以此同时,对观赏石的不断索取严重威胁到观赏石资源,目前许多观赏石资源已面临枯竭,这种事例举不胜举:著名的玛瑙滩(湖),从发现到消失,仅仅不到十年;戈壁滩经过一遍遍的扫荡,许多地方原来遍地的风凌石、戈壁石早已不见踪影;广西著名的红水河石已基本枯竭。这种对观赏石疯狂的攫取已经蔓延到世界各地,巴西的水晶、非洲的玛瑙、缅甸的树化玉涌入中国。
从人类历史的尺度看,观赏石是不可再生的资源。智慧圈是观赏石产生的必要条件,更是人地和谐共生的大家园,因此合理利用和保护好大自然馈赠的瑰宝是人类共同的愿望,更是中国赏石界的责任。为此要认真貫彻执行中国观赏石协会提出的"绿色赏石"和处理好"资源保护与市场开发的关系"的要求,深刻理解智慧圈的内涵,因势利导,促进中国赏石文化和赏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。










